当前位置:
首页 > 历史 > 安禄山为何害怕李林甫

安禄山为何害怕李林甫

说到大唐盛世的终结者非安禄山莫属,而能牵制安禄山的人却是名声不太好的宰相李林甫。

安禄山是唐玄宗时期一个康姓栗特人,随母改嫁姓安,由于聪明、有胆识、通六蕃语,受到当时幽州都督张守珪的赏识,并向朝廷推荐,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,深得唐玄宗、杨贵妃的宠信,此后平步青云,没多久便为平卢、范阳(幽州)和河东三镇节度使,御史大夫。

李林甫为唐宗室,依靠自己的本事“表面和善,言语动听”即所谓的“口有蜜,腹有剑”一步一步登上宰相位,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以礼部尚书加授同中书门下,为宰相近二十年。

正是这位大受宠信,又是唐玄宗杨贵妃义子的安禄山,于天宝十四年(755年)背叛了他们,发动“安史之乱”,终结了大唐盛世,直接把唐朝拖入四分五裂的境地。后来的朱温是把破败了百年之久的唐朝直接除名。就是这么有勇有谋的安禄山,按理来说不惧任何人才对,为何独独害怕当时宰相李林甫。

按照史书记载有两种说法。第一种说法比较迷信。安禄山身边有五百阴兵保护,而李林甫为仙官下凡,仙官有青衣童子手捧香炉随侍,阴兵见而避之。正所谓的阳克阴。故而安禄山一见李林甫就害怕。

第二种说法比较接地气。李林甫善于观言察色,洞察人心,思维敏捷。你说上句话,他就知道你下句想说啥,有什么想法。安禄山在朝中时几次与李林甫的接触,深切感受到李林甫的可怕,心里留下了阴影。“林甫与禄山语,每揣知其情,先言之,禄山惊服。禄山于公卿皆慢侮之,独惮林甫,每见,虽盛冬,常汗沾衣。”安禄山时刻注意李林甫对自己的评价,李林甫说他好,他就高兴,说他要注意点,多检点,他就害怕的要死。这个天不怕、地不怕的人此时却胆小的很。

其实,按历史的结果来分析,安禄山很早就有野心,有不臣之心,在没有足够资本之时,得夹着尾巴,深怕别人发现蛛丝马迹。而李林甫是个聪明的让人害怕的人,是不难发现安禄山的痕迹的,也敲打、提醒过安禄山,“语安大夫,须好检校!”,虽然大夫、检校都是当时的官衔,但大家都是明白人,都知道是啥意思。李林甫只是为了不得罪当家人唐玄宗,不破坏安禄山、唐玄宗的亲密关系而已,只要不在我当宰相时祸乱,大家就相安无事。由于李林甫也是唐玄宗的宠臣,高居宰相,说话份量很重,所以安禄山非常害怕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。而当安禄山举起反旗时,李林甫在他眼里也无足轻重,别说害怕了。不过此时李林甫已去世两年。

在史书中记载,能看出安禄山不臣之心的人还有宰相张九龄、宰相杨国忠。张九龄曾说:“乱幽州者,必此胡也。”杨国忠更是经常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要反,奈何唐玄宗深信不疑。时间长了,杨国忠说的次数多了,唐玄宗也听的烦了,于是派个人调查安禄山,安禄山收买了调查之人,就这么胡弄过去了。经过多年蓄谋,该准备的也差不多了,于是安禄山于755年底扯起除杨国忠的旗号,拉开了“安史之乱”的序幕,大唐盛世就此终结。没几个月唐玄宗西逃,杨贵妃吊死于马嵬坡。

作者:开明论史 公众号:替古人操心